0531 88801111
道生雁荡
首页 > 道生雁荡 > 特约专栏
几何学家—苏步青更新时间:2018-04-19  浏览次数:

苏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浙江温州平阳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1931年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后任复旦大学校长、数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名誉校长、教授。

从1927年起在国内外发表数学论文160余篇,出版了10多部专著,他创立了国际公认的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学派;他对“K展空间”几何学和射影曲线的研究。

苏步青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高维空间共轭理论、几何外型设计、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中文名                  苏步青                                                 汉族

出生地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腾蛟镇带溪乡

代表作品              《微分几何学》《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苏步青业余诗词钞》《数与诗的交融》


人物生平

1902年9月(清光绪二十八年),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

1911年(清宣统三年),到100多里外的平阳县第一小学当了插班生。

1914年(民国三年),以优秀成绩考进旧四年制的浙江省立第十中学,

1919年7月,17岁,到日本留学。

1920年2月参加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招考,被录取到该校电机系学习。

1920年至1924年(民国九年至民国十三年)在日本东京高等工业专科学校电机系学习。

1923年(民国十二年)报考日本的名牌大学-东北帝国大学理学院数学系,以两门课均满分的成绩,名列90名考生第一,被录取为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的中国留学生。

1927年(中华民国十六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

1928年初(中华民国十七年),苏步青在一般曲面研究中发现了四次(三阶)代数锥面,论文发表后,在日本和国际数学界产生很大反响,人称“苏锥面”。从此,苏步青一边教学,一边作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仿射微分几何方面,先后在日本、美国、意大利的数学刊物上发表论文41篇,有人称他为“东方国度上空升起的灿烂的数学明星”。

1931年初(民国二十年),回到阔别12年的故土,到浙江大学数学系任教.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晋升为教授并担任数学系主任。

1942年11月(中华民国三十一年),英国驻华科学考察团团长、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参观了浙江大学理学院数学系,连声称赞道:“你们这里是东方剑桥”。 就在艰苦的岁月里,还是抓紧时间,写作、整理研究成果,在射影微分几何学方面,用富有几何意味的构图来建立一般射影曲线的基本理论。

1945年版的《射影曲线槪论》一书,就是对这一理论的综合报告。还研究了许多重要类型的曲面和共轭网,得出内容丰富的几何构图。特别在闭拉普拉斯序列和构图(T4)方面,研究了周期为4拉普拉斯序列。研究一种有特殊意义的情况,要求它们的对角线构成一个可分层偶。这种序列在闰际上被称为“苏链”。1946年出版的专著《射影曲面概论》,是这方面的总结。

1952年10月,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来到复旦大学数学系任教授、系主任,后任复旦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他曾任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以及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

1956年,获得新中国第一次颁发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嘉奖在“K展空间微分几何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奖励多年来在“一般量度空间几何学”和“射影空问曲线微分几何学”上的成果,“K展空间”是40年代新出现的一个研究方。

1952年,因全国高等院校调整,被调到复旦大学。(20世纪)50年代后期,应用外微分形式法于高维射影空间的共轭网理论,得出一系列新颖而深入的成果,已总结成专著《射影共轭网概论》。

1978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为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做了大量的工作的同时,在教学和科研上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在上海市数学会年会上作了题为《几何外形设计理论及应用》的大会报告,计算几何这一新的学科方向从此在国内兴起。他开设了《微分几何五讲》课程,主持了计算几何讨论班。 

1982年1月,在苏步青教授领导下,成立了全国计算几何协作组,由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和复旦大学等单位参加。从此开始,每两年举行一次计算几何的学术会议和学习班,为中国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方面的高科技项目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并培养了一批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人才。

1980年5月,苏先生在上海主持召开了第一届国家教委直属高等院校应用数学学术和工作会议,后历任各次会议的顾问。

1989年,在他的指导和关心下,上海市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成立,1990年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成立,他被聘为顾问。

2003年3月17日16时45分13秒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主要成就


科学研究


他创建了中国微分几何学派,晚年创建开拓了计算几何新的研究方向。

他先后在仿射微分几何、射影微分几何、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及射影共轭网理论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创建了国际公认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在70多岁高龄时,还结合解决船体数学放样的实际课题,创建和开始了计算几何的新研究方向。

苏步青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微分几何。苏步青的大部分研究工作是属于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方向的。此外,他还致力于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的研究。他创立了国际公认的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学派。


论文著作


1945年发表第一篇这方面的论文,发展了“K展空间”的理论。有专著和教材20多种,主要著作收入《苏步青数学论文选集》。  从1927年起在国内外发表数学论文160余篇,出版了10多部专著。

教学成果

苏步青从事微分几何、计算几何的研究和教学70余载,自1931年到1952年间,苏步青培养了近100名学生,在国内10多所著名高校中任正副系主任的就有25位,有5人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连解放后培养的3名院士,共有8名院士学生。在复旦数学研究所,苏步青更有,形成了三代四位院士共事的罕见可喜现象。